《中醫詞典》解釋「膿血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血痢,中醫病名。痢下多膿血者。《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腸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雜病源流犀燭.痢疾源流》:「又有膿血痢,凡膿血稠粘,里急後重,皆屬於火。」重劑則以大黃湯下之,輕劑則以芍藥湯和之。參見痢疾條。

膿血痢是一種以痢下膿血為主要特徵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糞便中帶有大量膿血。本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好發於兒童和老年人。

膿血痢的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霍亂弧菌等。這些細菌侵入人體腸道後,會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引起腸道黏膜的炎症和損傷,導致膿血痢的發生。

膿血痢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細菌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細菌侵入人體腸道後,會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引起腸道黏膜的炎症和損傷,導致膿血痢的發生。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腸道功能紊亂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罹患膿血痢的風險。

膿血痢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糞便中帶有大量膿血。發熱多為中等度,可伴有頭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腹痛多為陣發性,位於左下腹部,可伴有便意。腹瀉多為水樣便,可伴有粘液和膿血。里急後重是本病的典型症狀,患者常常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膿血痢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包括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糞便中帶有大量膿血。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細菌培養等。

膿血痢的治療主要包括抗菌治療、補液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等。抗菌治療的目的是殺滅腸道內的細菌,控制感染。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喹諾酮類等。補液治療的目的是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症支持治療包括止痛、止瀉、解痙等。

膿血痢的預後一般良好。如果治療及時,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膿血痢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2. 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
  3. 避免接觸患者。
  4. 接種霍亂疫苗。

膿血痢是一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