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長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長骨
長骨為中醫解剖結構之名稱,指形狀呈長柱狀之骨,如股骨、脛骨、肱骨等。此類骨多中空如管,內藏骨髓,具有支撐形體、連綴關節、運行氣血之功能。
在中醫理論中,骨屬「五體」之一,與腎臟關係密切。《黃帝內經》云:「腎主骨生髓」,意指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強健。長骨既為骨之一類,其生長、發育及強弱亦受腎氣盛衰所影響。若腎精虧虛,則骨髓不充,可致長骨痿弱,甚則影響行動。
此外,長骨內藏骨髓,而髓又分為骨髓、脊髓及腦髓,三者皆由腎精所化。《靈樞·海論》提及「腦為髓之海」,說明髓與腦相通,故長骨之骨髓亦間接與腦相關聯。中醫認為,髓海充足則精神充沛,反之則可能出現眩暈、健忘等症。
長骨於經絡循行中亦有其重要性。例如,足陽明胃經循行經過脛骨外側,足少陽膽經行於腓骨前緣,故長骨之病變可能與相關經絡氣血失調有關。若外邪侵襲或氣血瘀滯,可導致長骨部位疼痛、活動不利,如「脛痠」「股痛」等症。
綜言之,長骨於中醫理論中不僅為形體之支柱,更與腎、髓、經絡等密切相關,其生理病理變化可反映內在臟腑氣血之狀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