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弄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弄痛
定義
弄痛為中醫婦科病名,指妊娠婦女臨近產期時出現腹痛,然其痛感輕微,或時作時止,或僅腹中隱痛而腰部無明顯痛感,此類症狀並非正式分娩之徵兆。古代醫籍如《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及《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均提及此現象,強調其與正產之痛有別。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弄痛之發與氣血運行及胞宮狀態密切相關。妊娠晚期,胎兒漸長,氣血聚於胞宮以養胎,此時若氣機不暢,或血行稍滯,可能引發輕微腹痛。然此痛非因胎兒下墜或胞宮正式收縮所致,故痛勢不劇,亦無規律性。
臨床表現
- 腹痛特徵:痛感輕微,時痛時止,或僅覺腹中隱隱不適。
- 腰部無痛:與正產不同,弄痛時腰部多無明顯痛感,此為鑑別要點之一。
- 無規律性:疼痛無固定間隔,亦不隨時間加劇,與正式產程之陣痛有別。
鑑別診斷
弄痛需與「弄胎」及「正產」相區別:
- 弄胎:指產前假性宮縮,腹痛較弄痛明顯,然仍非正式產兆。
- 正產:腹痛規律且漸劇,伴腰骶酸脹、下墜感,且見「見紅」或「破水」等徵候。
中醫文獻記載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大凡生產自有時候,痛不甚者,名曰弄痛。」
- 《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妊娠臨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正產之候。」
相關理論
弄痛反映氣血未至充盛,胞宮尚未完全進入產程狀態,屬「試胎」範疇。中醫強調「十月胎元氣血足,自然分娩順天時」,故弄痛多為氣血調動之初期表現,需靜候其變,勿過早干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