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怒氣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怒氣咳
定義與病機
怒氣咳乃中醫特有之病名,指因情志不遂、忿怒傷肝,致使肝氣上逆,衝犯肺絡而引發之咳嗽證候。其病機根源於《黃帝內經》「怒則氣上」之理論,當七情過極,尤以暴怒最易引動肝陽上亢,肝氣橫逆犯肺,肺失肅降而作咳。
病因病理
此證多因長期情志抑鬱或突然暴怒,導致:
- 肝氣上逆:肝主疏泄,怒傷肝則疏泄失常,氣機逆亂,上衝於肺
- 氣滯血瘀:氣行則血行,氣逆則血瘀,積於胸脅,阻滯經絡
- 肺絡受損:肝木乘肺金,氣逆血瘀日久,損傷肺之絡脈
臨床表現
- 主症:咳嗽經年不愈,咳時胸脅隱隱作痛,咳聲多急促而響
- 兼症:
- 情志波動時症狀加劇
- 胸悶脅脹,善太息
- 口苦咽乾,面赤
- 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舌苔薄黃
- 脈弦或弦數
診斷要點
- 有明確之情志誘因
- 咳嗽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
- 伴隨肝氣鬱結或肝火上炎之證候
- 病程纏綿,久咳不愈
治療原則
內治法
基本治則:疏肝降逆,活血通絡,止咳寧肺
代表方劑:
-
活血飲(《不居集》):專治怒氣傷肝,血瘀胸脅之咳
- 組成:當歸、赤芍、桃仁、紅花、柴胡、枳殼等
-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止咳
-
柴胡疏肝散加減
- 適用於肝氣鬱結明顯者
- 可加枇杷葉、杏仁以降肺氣
-
黛蛤散合瀉白散
- 適用於肝火犯肺,咳痰黏稠者
外治法
-
針灸療法:
- 主穴:太衝、期門、肺俞、肝俞
- 配穴:內關、膻中
- 手法:瀉法為主
-
推拿療法:
- 疏肝理氣手法:推擦脅肋,點按章門、期門
證候鑑別
- 風熱咳嗽:外感風熱所致,咳痰黃稠,伴發熱惡風
- 肺陰虛咳嗽:乾咳少痰,口咽乾燥,舌紅少苔
- 痰濕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悶,苔白膩
古籍參考
- 《不居集》:「怒則氣上,積血在胸脅,咳嗽年久不愈,每咳則隱隱而痛。」
- 《醫宗金鑒》:「七情內傷,肝氣逆而刑肺,令人咳逆。」
- 《景岳全書》:「怒氣傷肝者,氣逆而血菀於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