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怒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怒傷,病證名。因鬱怒所致的疾病。證見脅肋脹痛,脘腹滿悶,心煩易怒等。《醫醇剩義.怒傷》:「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治用沖和湯等。參見善怒條。

怒傷,又稱怒氣傷,是由於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灼傷肝陰所致的疾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常因情緒激動、抑鬱不舒、精神緊張、惱怒等因素誘發。主要症狀為脅肋脹痛,脘腹滿悶,心煩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病因病機

怒傷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灼傷肝陰,是怒傷的主要病因。 2.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痰助火,損傷肝陰,也是怒傷的重要原因。 3.勞倦過度:勞倦過度,耗傷氣血,損傷肝陰,也容易導致怒傷。 4.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侵襲人體,損傷肝陰,也可能導致怒傷。

病理變化

怒傷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灼傷肝陰。肝氣鬱結,可導致肝失疏泄,氣機不暢,進而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秘結等症狀。肝火灼傷肝陰,可導致肝陰不足,肝失滋養,出現脅肋脹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等症狀。

臨床表現

怒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脅肋脹痛:是怒傷最常見的症狀,多位於右脅,可伴有灼熱感。 2.脘腹滿悶:多見於肝氣鬱結較重的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秘結等症狀。 3.心煩易怒:多見於肝火旺盛的患者,常伴有口苦咽干、舌紅苔黃等症狀。 4.大便秘結:多見於肝氣鬱結較重的患者,常伴有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 5.小便黃赤:多見於肝火旺盛的患者,常伴有口苦咽干、舌紅苔黃等症狀。 6.舌紅苔黃:多見於肝火旺盛的患者。 7.脈弦數:多見於肝氣鬱結、肝火旺盛的患者。

診斷治療

怒傷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進行。治療上以疏肝解郁、清熱涼肝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治療。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情緒激動,勞倦過度,以防病情加重。

預後

怒傷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病情嚴重,治療不當,則可能會導致肝功能損害,甚至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後果。因此,怒傷患者應積極治療,並注意預防。

怒傷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 2.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過食肥甘厚味。 3.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怒傷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後一般良好。因此,怒傷患者應積極治療,並注意預防,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