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女人血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女人血分
病名:
「女人血分」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首載於《聖濟總錄》卷一百五十三「婦人血分篇」。其病因多由寒濕之邪侵襲衝任二脈,導致經血運行受阻,氣機壅滯,水濕泛溢肌膚而成。臨床特徵為月經閉止在先,肢體浮腫在後,屬「先經閉,後水腫」之證候。
病因病機:
- 寒濕傷衝任:寒性凝滯,濕性黏膩,二者相合,易阻滯衝任氣血,使經血不得下行,胞脈閉塞。
- 血水互結:經血停滯日久,氣化不利,水濕內停,血分鬱而化水,流溢四肢,發為胕腫(皮膚浮腫)。
- 氣滯血瘀:寒凝血脈,氣機不暢,進一步加重經閉與水腫。
臨床表現:
- 月經閉止,週期紊亂或經量驟減。
- 肢體浮腫,以下肢為甚,按之凹陷難起。
- 或伴小腹冷痛、腰痠沉重,舌質暗紫、苔白滑,脈沉遲或澀。
治法與方藥:
- 溫經散寒:以肉桂、細辛溫通經脈,散寒除濕。
- 活血調經:當歸、赤芍、紅花、牛膝活血化瘀,通利胞脈。
- 行氣利水:琥珀、沒藥化瘀利水,麝香開竅通絡,助氣血運行。
代表方劑:
- 調經散加減:
- 基礎方:當歸、肉桂、沒藥、琥珀、赤芍、細辛、麝香。
- 加減:瘀重加紅花、丹皮;水腫甚加茯苓、澤蘭;寒甚加吳茱萸、艾葉。
中醫理論延伸:
- 血分與水腫的關係:此病體現中醫「血不利則為水」之理論,與《金匱要略》「婦人水分」「血分」之辨相呼應,強調血行不暢可導致水液代謝異常。
- 衝任二脈的作用:衝為血海,任主胞胎,寒濕客於衝任,不僅影響月經,亦波及全身氣化,凸顯婦科病「以血為本」的特點。
備註:
歷代醫家對「血分」的論述略有差異,如《醫宗金鑒》提及「血分」屬瘀血水停,治法需側重活血與利水並行,後世臨床可據證靈活化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