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瘧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瘧勞
瘧勞,又稱勞瘧,為中醫病名,指瘧疾後出現虛勞損傷之證,或患者素體虛弱,先患虛勞又感瘧邪,致使病情加重。此病多因瘧疾纏綿日久,正氣耗損,或患者原本氣血不足,瘧邪乘虛深伏,導致陰陽失調、臟腑虧虛而成。
病因病機
- 瘧邪久羈:瘧疾反覆發作,邪氣未清,正氣漸衰,尤其耗傷氣血,導致營衛失和。
- 素體虧虛:患者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氣血兩虛,瘧邪更易內陷,損及五臟。
- 誤治失調:瘧疾治療不當,過用攻伐之藥,或調攝不慎,進一步損傷正氣。
臨床表現
- 氣血兩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精神倦怠,動則氣短。
- 陰虛內熱:午後潮熱,顴紅盜汗,口乾咽燥,舌紅少苔。
- 陽虛寒凝: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便溏尿清,脈沉細弱。
- 瘧邪伏留:間歇性寒熱發作,但熱型不典型,多伴隨虛弱症狀。
辨證論治
瘧勞需辨明虛損所在經絡臟腑,分型施治:
-
脾肺氣虛
- 證候:氣短懶言,食少便溏,瘧後低熱不退。
- 治法:補益脾肺,升舉陽氣。
- 方藥:補中益氣湯(黃芪、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等)。
-
肝腎陰虛
- 證候: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夜熱早涼。
- 治法:滋養肝腎,清透虛熱。
- 方藥:青蒿鱉甲湯(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等)。
-
命門火衰
- 證候:畏寒肢冷,陽痿遺精,瘧發時寒多熱少。
- 治法:溫補腎陽。
- 方藥:八味丸(即金匱腎氣丸,含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等)。
-
心脾兩虛
- 證候:心悸失眠,面色無華,瘧後倦怠難復。
- 治法:養血安神,健脾益氣。
- 方藥:歸脾湯(人參、黃芪、白朮、龍眼肉、酸棗仁等)。
相關概念辨析
- 勞瘧:與瘧勞同義,強調瘧疾遷延致虛,或虛人患瘧的交互影響。
- 瘧母:瘧久不愈,痰瘀結於脅下形成痞塊,與瘧勞的虛損病機不同。
瘧勞的調治需注重扶正祛邪,根據氣血陰陽之偏損,結合瘧邪殘留與否,靈活運用補益、和解、溫陽等法,以恢復臟腑功能為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