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挪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挪法
挪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首載於《外傷中醫按摩療法》。其操作要領為:施術者先以手掌平貼於治療部位,施加均勻壓力後,五指微屈如握拳狀,將局部肌膚及皮下組織輕緩提起,稍作停留後鬆手,繼而向前移動手掌,重複相同手法,循序漸進地推移。此法動作連貫,形似「挪移」,故得名。
手法特點與作用機理
- 經絡氣血調動:挪法通過提捏肌膚,間接牽拉經絡與腧穴,促進氣血運行,尤適用於背部膀胱經或腹部任脈等區域,可緩解氣滯血瘀所致之脹滿、痠痛。
- 鬆解軟組織:提拿動作能鬆解淺層筋膜與肌肉黏連,改善局部循環,適合用於肩頸、腰背等肌肉緊繃區域。
- 力道深淺可控:施力時可依病情調整深淺,輕手法作用於皮部,重手法則滲透至肌肉層,兼具放鬆與刺激之效。
臨床應用
- 外傷瘀腫:配合活血化瘀藥油使用,能助消散局部瘀血。
- 風寒濕痹:於腰背、四肢施術,可祛風散寒,緩解關節僵緊。
- 脾胃不調:在腹部施以輕柔挪法,能調理腸胃氣機,輔助改善消化不良。
與其他手法的區別
挪法與「捏法」皆涉及提拿肌膚,然捏法以指腹對合用力為主,動作範圍較小;挪法則強調手掌整體推移,作用面積較廣,且注重「提—停—移」的節奏性。傳統文獻中,挪法亦被歸類為「推拿導引」之一,結合了按壓與牽引的雙重特性。
此手法需基於對經絡走向與解剖層次的掌握,方能精準調節力度與方向,屬中醫外治法中「以通為用」的具體實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