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年之所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年之所加

年之所加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指每年主氣與客氣相互加臨之特定時段,反映天地陰陽之氣交會變化對人體之影響。此概念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原文強調:「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意指醫者若不通曉年運加臨之規律,便難以掌握氣候盛衰與人體虛實之關聯,無法精準辨治。

理論基礎

  1. 主客之氣

    • 主氣:分六步,依四季固定輪替,始於厥陰風木,終於太陽寒水,每步主司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反映常態氣候規律。
    • 客氣:亦分六氣(司天、在泉及左右間氣),逐年流轉,與主氣交互作用,形成「加臨」之態,主導當年異常氣候與病機特徵。
  2. 加臨模式
    年之所加具體表現為「司天之氣」與「主氣三之氣」相合,以及「在泉之氣」與「主氣終之氣」相合。例如:

    • 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則三之氣(少陽相火)受司天火氣影響,火勢更旺;終之氣(太陽寒水)則受在泉燥金克制,呈現燥寒特性。
  3. 氣化效應
    加臨關係分「順逆」與「生克」:

    • 相得:客主同氣或相生(如厥陰風木加臨少陽相火),氣化和平,病勢輕緩。
    • 不相得:客主相克(如太陽寒水加臨少陰君火),則氣機逆亂,易發急病。

臨床意義

年之所加直接影響五運六氣之盛衰,進而決定當年多發病證。如:

  • 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肝木受火灼,易見頭痛、脅痛等木火上炎之症;在泉厥陰風木則使脾胃濕土受乘,多生泄瀉、脘痞。
  • 醫家可據此預判病機趨勢,結合患者體質,提前調攝或擬定治則,如歲火太過時注重滋陰降火,歲土不及時健脾益氣。

此理論體現中醫「天人相應」之核心思想,透過觀測自然氣化規律,推演人體疾病之生成與轉歸,為運氣學說應用於臨床之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