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麻痹,又稱為不仁,是指肢体或局部肌膚麻木,不知痛癢的一種病證。麻痹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濕邪、熱邪等有關,也可能與內傷臟腑虛弱有關。臨床上常見的麻痹證型有:

  • 風寒麻痹:多由外感風寒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濕邪麻痹:多由外感濕邪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沉重,伴有身體困重、關節疼痛、大便溏薄等症狀。
  • 熱邪麻痹:多由外感熱邪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灼熱,伴有口乾、煩渴、小便短赤等症狀。
  • 氣血虛弱型麻痹:多由氣血不足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乏力,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頭暈目眩等症狀。
  • 肝腎陰虛型麻痹:多由肝腎陰虛引起,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伴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視物模糊等症狀。

麻痹的治療以祛邪扶正為主。風寒麻痹、濕邪麻痹、熱邪麻痹,可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除濕清熱等方法治療。氣血虛弱型麻痹、肝腎陰虛型麻痹,可用補益氣血、滋陰養肝腎等方法治療。

麻痹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受寒、受濕。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平時可多吃一些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肝腎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子等。

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肢体或局部肌膚麻木、不知痛癢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