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毒攻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毒攻目

麻毒攻目為中醫病名,指麻疹毒邪侵襲眼目,導致白睛紅赤、畏光多眵(眼屎增多),甚或黑睛(角膜)生翳的一種眼疾。此病多發於麻疹恢復期,因餘邪未清,上攻於目所致。若失治誤治,恐致視力受損,甚或失明。

病因病機

麻疹為外感時邪疫毒所致,其毒邪屬陽熱之性,易耗傷陰津,並循經上擾清竅。若麻疹透發不暢,或正氣不足,餘毒未盡,可循足厥陰肝經上攻目系。肝開竅於目,熱毒蘊結於肝經,則見白睛紅赤;熱灼津液為眵,故畏光多淚;若毒邪深重,侵及黑睛,則角膜生翳,視物模糊。

臨床表現

初起可見眼瞼微腫,白睛血絡滿布,羞明流淚,眵多黏稠;若病情進展,黑睛出現星點狀或片狀混濁(翳障),伴眼痛、視物不清。嚴重者翳障潰陷,甚至穿孔,導致失明。

治療原則

  1. 疏風清肺,解毒退翳
    若病在氣分,白睛紅赤為主,治宜清瀉肺熱,方用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加減,可酌加菊花、連翹、金銀花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2. 瀉肝解毒,退翳明目
    若黑睛生翳,屬肝經熱毒熾盛,治宜清肝瀉火、解毒退翳,方選谷精草湯(谷精草、龍膽草、決明子、蟬蛻、木賊草等),或配合龍膽瀉肝湯加減。外治可點犀黃散(含牛黃、麝香等)以清熱解毒、消翳止痛。

其他療法

  • 針灸:可取睛明、瞳子髎、太陽、合谷等穴,以疏風清熱、通絡明目。
  • 熏洗法:用桑葉、菊花煎湯熏洗患眼,以緩解紅腫羞明。

本病預後與治療及時與否密切相關,早期清解餘毒可防翳障形成,若遷延失治,恐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