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風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麻風瘡(麻疹瘡)麻疹的一種併發症,出現在小兒麻疹康復後,全身出現丘疹、水泡、膿泡和結痂等症狀。這可能是因為麻疹病毒仍然存在於體內,再次感染了其他的風邪引起的。麻風瘡的治療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療和對症治療。

麻疹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其臨床特徵主要包括發熱、皮疹、眼結膜炎和黏膜炎。此外,麻疹還可能引發肺炎、腦炎、中耳炎、結膜炎、腸炎等併發症。因此,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風瘡的重要手段。麻疹疫苗為一種活疫苗,推薦在出生後的12個月接種。

麻風瘡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果出現麻疹的症狀,應立即就醫。

以下是麻風瘡的古籍記載:

  • 《麻疹集成》中記載麻風瘡為"小兒麻疹收沒之後,遍身生瘡,癢甚,心煩等",主要是由於麻疹餘毒未消、復感風邪所致。治療方案包括疏風解毒,可以使用消風散或加減大連翹飲。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同樣指出麻風瘡是由於麻疹餘毒未消和感染風邪所導致的,治療方法與前述一致。
  • 《中醫學大辭典》中提到麻風瘡是指在小兒麻疹康復後全身出現瘡疹、發癢和心煩等症狀,治療方案同樣是疏風解毒,可以使用消風散或加減大連翹飲。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記載,麻風瘡的症狀描述與前述相似,治療方法也一樣是疏風解毒,可以使用消風散或加減大連翹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