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顫摩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顫摩法
顫摩法,又稱振顫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屬振動類手法範疇。其操作要領在於以指端或手掌緊貼施術部位,透過前臂與手部肌肉的協調收縮,產生高頻率、小幅度的震顫動作,使力道深透至經絡腧穴或患處。此手法兼具「顫」與「摩」之特性,既強調高頻振動以激發經氣,又結合輕柔摩撫以調和氣血,廣泛應用於內科調理與筋骨傷科治療。
操作特點
-
動作要領:
- 施術者需沉肩垂肘,腕關節自然懸屈,以指腹或掌心吸附於體表,不可過度下壓。
- 震顫頻率需均勻穩定,每分鐘約600~800次,幅度細微如微波,力道由輕漸重,以患者耐受為度。
- 操作時需專注「意到氣到」,透過自身內勁引導震顫,使能量滲透至深層組織。
-
手法分類:
- 指顫法: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施術,適用於頭面、四肢末端等精細部位,如刺激百會、合谷等穴。
- 掌顫法:以全掌或魚際部操作,多用於胸腹、腰背等寬闊區域,如調理中脘、命門等穴。
中醫理論基礎
顫摩法之效機,根植於中醫「氣血理論」與「經絡學說」:
- 行氣活血:高頻震顫可推動局部氣機運行,破除瘀滯,改善「不通則痛」之證,尤適於氣滯血瘀型痺症。
- 調和陰陽:透過特定經穴的顫摩,能引陽入陰或導陰濟陽,如顫摩湧泉穴可引火歸元,緩解虛火上炎。
- 鬆解筋結:持續震顫能鬆解肌肉黏連,舒緩經筋攣急,常見於「傷筋」病症之處理。
臨床應用
-
內科調理:
- 脾胃疾患:以掌顫法作用於中脘、神闕,助運化水穀,改善脘痞納呆。
- 呼吸不暢:顫摩膻中、肺俞,宣肺降逆,緩解胸悶咳喘。
-
筋骨傷科:
- 頸肩腰腿痛:配合拔伸法顫摩阿是穴,鬆解軟組織粘連。
- 關節活動不利:如肩凝症,以指顫法刺激肩髃、肩貞,通利關節。
此手法講究「柔中寓剛」,需長期練習以掌握勁力深透而不浮滯,為中醫推拿技法中細膩而高效之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