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後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後喉風

病證名,屬麻疹後期之喉科急症,指麻疹邪毒未盡,上攻咽喉,驟發喉腫閉塞之危候。多因麻疹餘熱熾盛,灼傷肺胃陰津,或復感外邪,毒火壅滯咽喉所致。

臨床表現

  • 喉關急閉:咽喉驟然紅腫焮痛,甚則喉道狹窄,呼吸困難,吸氣時胸骨上窩(天突穴處)、肋間隙凹陷(「三凹徵」),上腹內縮,氣息急促。
  • 熱毒熾盛:高熱不退,面青唇紫,煩躁不寧,甚則神昏。
  • 津傷絡阻:咽喉充血水腫,痰涎壅盛,吞咽困難,湯水難入。

病機分析
麻疹本為溫熱疫毒,若透發不暢或正虛邪陷,餘毒鬱而化火,循肺系上灼咽喉。肺主氣司呼吸,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火毒壅滯則氣道閉塞,肺失宣降,故見喘促窒息;熱盛耗氣傷陰,血行瘀滯,故面青唇紫。

治法

  1. 內治

    •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主方選麻杏石甘湯銀翹馬勃散加減。
      •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宣肺泄熱,開閉平喘;
      • 銀翹馬勃散(金銀花、連翹、馬勃、牛蒡子、射干)專清咽喉熱毒,消腫散結。
    • 若痰熱壅盛,加瓜蔞、浙貝母化痰散結;熱毒深重,加黃連、梔子瀉火解毒;陰傷甚者,酌加玄參、麥冬養陰潤喉。
  2. 外治

    • 針刺療法:急刺少商(肺經井穴)、商陽(大腸經井穴)點刺出血,瀉肺與大腸經熱毒;配天突(通利氣道)、尺澤(肺經合穴)、合谷(清泄陽明)、曲池(疏風清熱),以通絡開閉。
    • 吹喉法:可選用冰硼散錫類散吹喉,清熱消腫。

鑒別要點

  • 白喉相區別:白喉咽喉有灰白色假膜,剝之出血,伴陰虛燥熱之象;麻後喉風則以紅腫閉塞為主,屬熱毒壅實。
  • 喉癰相區別:喉癰多局限成膿,麻後喉風病勢更急,全身熱毒症狀顯著。

此證危重,古籍《瘄科活人書》提及:「麻疹毒歸咽喉,呼吸如鋸,急瀉火毒,緩則氣絕。」強調需速清熱開閉,防其陰竭陽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