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疹夾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疹夾斑

病證名,指麻疹病程中,因麻毒熾盛,內陷營血,兼夾瘀斑而發之證候。此證首載於《疹科纂要》,書中提及:「麻疹不出,忽發紅點者,名為夾斑。」其特徵為麻疹與瘀斑並見,屬麻毒鬱滯、熱毒深重之象。

病因病機

麻疹夾斑多因肺胃熱毒壅盛,內竄營血所致。麻疹本為外感時邪,由口鼻而入,先犯肺衛;若正氣不足,或調護失當,麻毒不得透發,反內陷血分,與營熱相搏,灼傷血絡,外溢肌膚,則形成夾斑。此證常見於麻疹初期或出疹期,熱毒鬱滯,氣血兩燔,故疹斑並現。

臨床表現

  1. 衛分證候:初起惡寒壯熱,噴嚏流涕,腮紅目赤,咳嗽氣急,類似風熱表證。
  2. 疹斑特徵
    • 麻疹:顆粒狀疹點,高出皮膚,摸之礙手,色紅漸轉暗褐,按順序透發(耳後→頭面→軀幹→四肢)。
    • 夾斑:成片平坦紅斑,按之不褪色,不礙手,散見於麻疹之間,色深紅或紫暗,顯示熱毒已入營血。
  3. 兼症:煩躁口渴,脣乾舌絳,甚則神昏譫語,脈洪數或細數。

辨證要點

  • 疹斑區別:麻疹屬氣分熱盛,斑為血分熱熾。兩者同見,提示氣血兩燔。
  • 色澤與分布:斑色紫暗者,多屬熱毒瘀滯;斑疹密集成片,伴高熱神昏,為毒陷心包之危候。

治法與方藥

治宜 清營解毒、透疹化斑,兼涼血散瘀。

  • 主方:選用 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此方融合白虎湯、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三方之力,能清氣涼血、瀉火解毒。
    • 石膏、知母:清氣分熾熱。
    • 黃連、黃芩、梔子:瀉火解毒。
    •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生地、丹皮:涼血散瘀。
    • 玄參、連翹:滋陰透邪。
  • 加減
    • 疹透不暢:加升麻、葛根助透發。
    • 瘀斑紫暗:加紫草、赤芍活血化斑。
    • 神昏抽搐:配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開竅熄風。

古籍論述

《麻科活人全書》指出:「麻毒深重,斑疹並見,當急清血熱,勿使毒內攻。」強調此證需及早涼血解毒,防其內陷生變。

麻疹夾斑屬麻疹重證,其辨治關鍵在於分清氣血層次,透解與清涼並施,使邪有出路,避免熱毒內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