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疹逆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疹逆證
麻疹逆證是指麻疹患者在病程中因正氣虛弱、邪毒熾盛而導致病情逆轉的各種臨床表現。此證多見於體質虛弱、調護失當或治療不及時的患者,其病情較為危重,需及時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麻疹逆證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正氣不足: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導致正氣虛弱,無力托毒外出。
- 邪毒熾盛:麻疹時邪過於強盛,超過機體抵抗能力。
- 誤治失治:初期過用寒涼藥物,冰伏邪氣;或過早使用滋膩之品,閉門留寇。
- 調護不當:起居不慎,復感外邪;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
臨床表現
麻疹逆證可表現為疹出不暢、疹色異常、疹期不順等多種形式:
熱毒攻肺證
- 疹象:疹出不暢或疹出即收,疹色紫暗
- 兼症:壯熱不退,咳嗽劇烈,氣急痰鳴,鼻翼煽動,胸高氣促,口唇青紫
- 舌脈:舌紅苔黃,脈洪大疾數
- 病機:熱毒壅肺,肺氣閉鬱
- 治法:清肺解毒,宣肺平喘
-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可酌加貝母、瓜樓仁、竹瀝、黃芩、地骨皮等
邪毒入營血證
- 疹象:疹色紫黑,融合成斑塊狀
- 兼症:高熱不退,煩躁不安,甚則譫妄
- 舌脈:舌質乾絳起刺,脈細數
- 病機:邪毒深入營血,耗傷陰液
- 治法:涼血解毒,透疹外出
- 方藥:犀角地黃湯(水牛角代替犀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加紫草、大青葉等
邪陷心包證
- 疹象:疹色紫暗,分布不均
- 兼症:神昏譫語,痙厥抽搐,高熱不退
- 舌脈:舌絳少苔,脈弦數
- 病機:熱毒內陷,蒙蔽心竅
- 治法:清熱開竅,熄風鎮痙
- 方藥: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配合清營湯加減
陽氣虛衰證
- 疹象:疹點黯淡不紅,或疹出即沒
- 兼症:面色蒼白,昏睡肢厥,氣息微弱
- 舌脈:舌苔白滑,脈沉微
- 病機:元氣大虛,無力托毒
- 治法:益氣回陽,托毒外出
-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可酌加肉桂、附子等
其他逆證表現
除上述典型證型外,麻疹逆證尚有以下表現:
- 疹出收沒太早:疹期未滿即隱退,多因正虛邪陷
- 出疹過程忽然沒收:提示邪毒內陷,病情轉重
- 逾期不收:疹出後逾期不消退,身仍壯熱,多因餘毒未清
- 疹後變證:疹收後出現壯熱、喘咳、泄瀉等,顯示邪毒未盡或復感外邪
治療原則
麻疹逆證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 辨明虛實:實證以清熱解毒為主,虛證以扶正托毒為要
- 分清病位:在肺治肺,在營血清營涼血,在心包開竅醒神
- 順應疹性:麻疹屬陽毒,治療宜清透,忌過用苦寒遏伏
- 顧護陰液:熱毒易傷陰,治療中需注意保存津液
臨證時需仔細辨別證型,靈活運用清熱解毒、涼血透疹、開竅熄風、益氣回陽等法,使邪有出路,正復疹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