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疹順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疹順證
麻疹順證,乃指患者正氣充足,邪毒輕淺,麻疹透發順暢之證候。此證多見於體質健壯者,或因調護得當,使疹毒外透無阻,病程依序而進,預後良好。
證候特點:
- 疹色與分布:疹點紅潤鮮活,分布勻淨,先由頭面顯現,漸次延及胸背、四肢,三日內透齊,無過密或疏落之象。
- 五液俱全:發疹期間,患者汗出微微,淚涕分泌自然,唾液充足,小便通利,此為「五液俱全」之象,反映氣機暢達,邪有出路。《瘄略》云:「出瘄發熱,時有微汗滋潤,並汗、淚、鼻涕、唾、溺,此謂五液俱全……出時色紅潤,部位齊而透,此順證也。」
- 熱勢與神志:身熱和緩,不至高熱灼津;神氣清爽,無煩躁譫妄,咳嗽雖作而氣不促,顯示肺衛功能未受邪毒嚴重干擾。
- 病程演變:發熱三日後疹點始現,透齊後熱勢漸退,疹點依序隱沒,胃納恢復,咳嗽減輕,此為正勝邪退之佳兆。
病機分析:
麻疹順證之關鍵,在於「正邪交爭有序」。正氣充沛則能托毒外透,邪毒輕淺則不內陷傷陰。肺主皮毛,司宣發,麻疹順證者肺氣宣降得宜,故疹透而咳不劇;脾胃健運,故疹後納食如常。此外,五液調和,尤以微汗為要,因汗出則營衛調和,邪隨汗泄,此即《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理。
與逆證之鑑別:
若疹色紫暗、透發不齊,或兼高熱喘促、神昏抽搐,則屬逆證,多因正虛毒熾或調護失宜所致。順證與逆證之別,在於正邪盛衰與疹毒透發之順逆,故觀察疹色、液津、神志及熱勢變化,為辨證要點。
附:古籍論述
《醫宗金鑑·痘疹心法要訣》提及:「麻疹出透,為順為輕。」強調疹點透發完全為順證特徵。另《麻科活人全書》亦指出:「麻喜清涼,痘喜溫暖。」提示麻疹順證者雖需透發,但不宜過用辛溫助熱,以免劫傷津液。
此證雖屬輕順,然中醫重視「防微杜漸」,臨證仍需細察病勢轉歸,以保萬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