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疹泄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麻疹泄瀉

麻疹泄瀉是麻疹的一種併發症,多見於小兒。其主要症狀包括高熱、皮疹和腹瀉。發熱常為高熱,可達40℃以上,持續3~5天。皮疹多見於軀幹和四肢,呈淡紅色斑丘疹,逐漸融合成片,數日後消退。腹瀉多為水樣便,每日數次,伴有腹痛和嘔吐。

病因

麻疹泄瀉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麻疹病毒感染,二是胃腸道功能紊亂。麻疹病毒感染可引起胃腸道黏膜的炎症,導致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和電解質丟失,從而引起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可導致腸道吸收功能障礙,使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同樣也會引起腹瀉。

治療與預防

麻疹泄瀉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止瀉止嘔為主。一些常用的藥物有黃連解毒湯、升麻葛根湯和導赤散等。此外,還需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糾正脫水和酸中毒。

麻疹泄瀉的預防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接種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麻疹。
  2.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避免接觸麻疹患者。
  3. 增強自身免疫力,多吃新鮮蔬果,適當鍛鍊,提高身體抵抗力。

如果出現麻疹泄瀉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