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疹作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麻疹作痢,又名夾疹痢。是指麻疹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出現腹痛下痢的症狀。其病因是由於麻疹毒邪未解,侵入腸胃,導致腸胃積熱,從而出現腹痛下痢的症狀。
麻疹作痢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麻疹,伴有腹痛、下痢,糞便呈黃色或白色,或帶有血絲。
麻疹作痢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導滯止痢。常用方藥有清熱導滯湯、麻疹導滯湯等。
麻疹作痢的預防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
- 避免接觸麻疹患者。
- 在麻疹流行期間,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作痢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如果出現麻疹作痢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下是《麻疹集成》中關於麻疹作痢的論述:
「麻疹作痢,毒在腸胃,在初熱未出時見之,宜疏托為君,佐以行滯;若因食積加以消食行滯;正沒、沒後見之,宜解毒、涼血、行氣。」
這段話的意思是,麻疹作痢是由於麻疹毒邪侵入腸胃所致。在麻疹初起,熱毒未解時,可以用疏通腸胃、導滯止痢的藥物治療。如果是由於食積引起的麻疹作痢,可以用消食行滯的藥物治療。在麻疹即將退、退後出現的麻疹作痢,可以用清熱解毒、涼血行氣的藥物治療。
麻疹作痢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導滯止痢。常用方藥有清熱導滯湯、麻疹導滯湯等。
清熱導滯湯的組成是: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白芍、甘草。
麻疹導滯湯的組成是: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白芍、甘草、木香、枳實、厚朴。
以上兩個方藥均具有清熱解毒、導滯止痢的功效。在臨床使用時,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加減藥物。
麻疹作痢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如果出現麻疹作痢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