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麻證燥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麻證燥癢

麻證燥癢為中醫病證名,指麻疹後期出現全身皮膚乾燥瘙癢之證候。此證多因麻疹邪毒未盡,餘熱傷陰,或風邪外襲,致使津液耗損,肌膚失養,腠理不密,風燥相搏而發。其特徵為皮膚乾裂、瘙癢難忍,尤常見於麻疹將收或收後階段。

病因病機

  1. 餘熱傷陰:麻疹為陽熱之邪,病程中熱毒熾盛,易耗傷陰血。若後期調治不當,陰液未復,肌膚失於濡潤,則見燥癢。
  2. 風邪外襲:麻疹後期,正氣未復,腠理空疏,風邪乘虛而入,與內燥相合,搏於肌表,導致皮膚瘙癢、乾裂。
  3. 血虛風燥:熱毒久羈,陰血虧虛,血虛生風,風勝則燥,故見皮膚乾燥脫屑,搔之更甚。

臨床表現

  • 皮膚乾燥粗糙,甚則皸裂。
  • 瘙癢劇烈,夜間尤甚,或伴輕微脫屑。
  • 舌質偏紅,苔薄少津,脈細數或浮弦。

治法與方藥

  1. 滋陰潤燥:以養陰生津之品潤澤肌膚,如生地黃、麥冬、玄參等。
  2. 活血祛風:兼用活血通絡之藥以助祛風止癢,如當歸、丹參、紫草等。
  3. 疏風止癢:選用輕清宣散之品以透達表邪,如菊花、蟬蛻、白蒺藜等。

常用方劑

  • 可選《醫宗金鑒》當歸飲子加減,配伍生地黃、白芍、何首烏以養血潤燥;佐以防風、荊芥以疏風透邪。
  • 外治方面,傳統用法如《麻證新書》所載,以紫背浮萍加膽礬煎湯熏洗,取其祛風清熱、潤膚止癢之效。

配伍要點

  • 若熱象明顯,可加牡丹皮、赤芍以涼血活血。
  • 若陰虛甚者,酌加沙參、玉竹以增益陰之功。
  • 風邪偏盛,瘙癢劇烈者,可增鉤藤、殭蠶以熄風通絡。

此證需辨明虛實,虛者以滋養為主,實者兼以疏泄,務使陰血得充,風燥得平,則瘙癢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