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是金代針灸家馬丹陽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十二個經驗效穴。《針灸大全.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通里併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具體位置如下:

  • 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內庭穴:在足內側,當第2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 曲池穴:在肘關節外側,當尺骨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上二寸。
  •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委中穴:在腘窩內側,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
  • 承山穴:在小腿後外側,當腓骨小頭後下方,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
  • 太沖穴:在足背第4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 昆侖穴:在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約當第4趾後根。
  • 環跳穴:在髂前上棘與髂外上棘連線的中點,距髂前上棘約2寸。
  •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腓骨肌與比目魚肌之間。
  • 通里穴: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 列缺穴:在前臂橈側,當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腹痛、腹瀉、便秘、尿頻、尿痛、腰痛、腿痛、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視物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瘰癧、皮膚瘙癢等。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針刺方法:

  • 一般取穴位,平補平瀉,留針20-30分鐘。
  • 急性病症,可用快速捻轉手法,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邪扶正的目的。
  • 慢性病症,可用緩慢捻轉手法,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目的。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注意事項:

  • 孕婦、月經期、哺乳期婦女不宜針刺。
  • 有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患者不宜針刺。
  • 針刺時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 針刺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是中醫臨床常用的針灸穴位,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腹痛、腹瀉、便秘、尿頻、尿痛、腰痛、腿痛、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視物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瘰癧、皮膚瘙癢等。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針刺方法簡單易學,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