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刀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馬刀瘡,又稱馬刀癰,是一種發於頸腋部形似馬刀之淋巴結結核繼發感染的疾病。其特徵為初起時皮膚出現紅腫熱痛,形狀如馬刀,邊緣不清,周圍有紅暈,並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漸加重,最終導致淋巴結破潰,形成瘺管。

馬刀瘡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內服藥物可用柴胡通經湯、救苦化堅湯等中藥方劑,外用藥物可用馬刀瘡膏、馬刀瘡散等中成藥。此外,還可以通過艾灸、針灸、拔罐等中醫外治方法來治療馬刀瘡。

馬刀瘡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避免接觸不潔物品。
  2. 增強自身免疫力,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適當鍛鍊身體。
  3. 若出現淋巴結腫大、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馬刀瘡是一種嚴重的皮膚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患有馬刀瘡,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以下是《醫學正傳》卷六中關於馬刀瘡的記載:

「馬刀瘡,亦生於項腋之間,有類瘰癧,但初起其狀類馬刀,色赤如火燒烙,極痛,此瘡甚猛,宜急治之。」

《外科證治準繩》卷三中也提到了馬刀瘡:「馬刀瘡,生於項腋之間,形如馬刀,色赤如火燒烙,極痛。治宜內服柴胡通經湯,已潰者則用救苦化堅湯內服。亦有灸療之法,可艾灸肩井、肺俞、膻中、風池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