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馬登風>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登風
馬登風,字繼高,明代紹興(今屬浙江)人,為當時著名醫家。其醫術精湛,尤擅藥理,對中藥之性味歸經與臨床運用見解獨到,部分論述見載於《本草匯言》,後世醫家多所推崇。
學術特色
馬氏深諳藥性,特別重視補氣藥之運用,主張「參、芪為回陽輓救陽氣下陷之要藥」。此論源自中醫「氣為血帥」之理論,認為人體陽氣虛衰或下陷時,當以黃芪、人參等甘溫之品升提固脫。其用藥思路與李東垣「補中益氣」學說相呼應,強調脾胃氣機升降對整體生理之關鍵作用。
黃芪運用之精要
馬登風對黃芪之見解尤為深刻,認為其「味甘微溫,專入脾肺,能補虛益損,升舉清陽」。臨床上,黃芪多用於:
- 氣虛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配伍升麻、柴胡以增強升提之效。
- 表虛自汗:與防風、白朮同用(如玉屏風散),固表止汗。
- 氣虛水腫:合白朮、茯苓,補氣利水,適用於脾虛濕盛之證。
藥理思想
馬氏論藥注重「性味與臟腑相應」,如黃芪甘溫入脾,能「實腠理而補中氣」,人參甘微苦入脾肺,可「大補元氣而復脈固脫」。此類觀點體現明代醫家對藥物歸經理論之深化,亦反映其臨證時重視辨證與藥性結合之特點。
著作與影響
雖其專著未完整傳世,然《本草匯言》收錄其部分佚文,足見其學說對後世本草學之影響。明代以降,醫家如張景岳等對補氣法之發揮,亦可見馬氏學術思想之延續。
馬登風之論述,不僅豐富中醫藥學理論,更為臨床運用補氣藥提供重要參考,彰顯明代醫家於藥理研究與實踐結合之成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