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馬癲

馬癲,又稱馬癇,是一種癲癇的類型。其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體抽搐等症狀,類似於馬鳴。馬癲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遺傳、腦部損傷、感染等因素有關。

馬癲的發作程度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只會出現輕微的症狀,而有些患者則會出現嚴重的症狀,甚至危及生命。馬癲的發作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抽搐、四肢僵直、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馬癲發作,應立即送醫治療。

馬癲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治療等。藥物治療是馬癲的主要治療方法,常用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鎮靜藥物等。手術治療是一種治療馬癲的有效方法,但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手術治療。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抑鬱等情緒,從而減少馬癲發作的頻率。

馬癲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通過積極的治療,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相關資料及文獻:

  • 《諸病源候論》卷二:「馬癲,發作時時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體皆然。」
  • 《景嶽全書》卷三十四:「馬癇、牛癇、豬癇、羊癇、雞癇者,即今人之謂羊癲、豬癲也。此不過因其聲之相似,遂立此名。」
  • 《中醫學大辭典》:「馬癲,病名。即馬癇。癇症發作時如馬鳴狀。」
  •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馬癲,又稱馬癇,是一種癲癇的類型。其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體抽搐等症狀,類似於馬鳴。馬癲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遺傳、腦部損傷、感染等因素有關。馬癲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