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哈德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哈德哇與《醫學大全》在中藏醫學交流史上的重要貢獻
馬哈德哇其人
馬哈德哇(Mahādeva),唐代著名醫僧,又稱大天和尚,是7世紀中葉活躍於中藏醫學交流史上的關鍵人物。作為一位精通漢傳醫學與佛學的僧醫,他在中醫理論向西藏傳播的過程中扮演了橋樑角色。其醫學造詣深厚,不僅精通漢地傳統醫學理論,更對佛教醫學有獨到見解,這種跨文化的醫學背景使其成為當時難得的醫學交流使者。
歷史背景與醫學交流
公元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此一和親事件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機。隨行隊伍中攜帶了大量中原文化瑰寶,其中包括眾多珍貴的中醫典籍。這些醫書涵蓋了從《黃帝內經》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的豐富內容,為西藏帶去了系統的中醫學知識體系。
馬哈德哇與藏族醫學家達瑪郭嘎(Dharma Kōka)合作,共同承擔了這批醫書的翻譯與整理工作。兩位醫家克服語言障礙與理論差異,創造性地將中醫術語轉譯為藏文,並在保持中醫理論精髓的基礎上,使其適應西藏的文化環境與醫療需求。
《醫學大全》的編纂與內容
《醫學大全》(藏文音譯「門傑欽莫」,意為「偉大的醫學寶典」)是馬哈德哇與達瑪郭嘎合作編譯的集大成之作。這部著作被公認為藏醫史上第一部系統性的理論著作,標誌著藏醫學從經驗醫學向理論醫學的重要轉型。
該書內容極可能包含以下中醫核心理論: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框架,解釋人體生理病理與自然界的對應關係
- 經絡腧穴理論:詳細記載經脈循行路線與重要穴位,為後來藏醫「白脈」、「黑脈」理論奠定基礎
- 診斷方法:引入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技術,特別是舌診與脈診的系統應用
- 藥物分類:按照中藥性味歸經理論對藥物進行分類,影響了藏藥「六味」、「八性」理論的形成
- 治療原則:強調「辨證論治」、「扶正祛邪」等中醫治療思想
醫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雖然《醫學大全》原書已佚,但其對藏醫學發展的影響深遠而持久:
- 理論體系建構:為後來的《四部醫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許多概念被吸收並融入藏醫體系
- 臨床實踐指導: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與方劑,在西藏醫療實踐中被長期應用並發展
- 醫學教育價值:成為早期藏醫教育的重要教材,培養了數代藏醫人才
- 文化融合範例:展現了中醫理論與西藏本土醫學的創造性結合,是醫學文化交融的典範
馬哈德哇的工作不僅促進了中醫在西藏的傳播,更為藏醫學的系統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藏醫學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