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蝗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蝗積

病證名,屬中醫眼科範疇,指眥部(眼角)赤脈叢生,血絲赤膜自眥部橫貫白睛(鞏膜),延伸至黑睛(角膜),其形兩頭尖薄、中間高厚,色呈肉紅,狀似螞蝗(水蛭),故得此名。見載於明代《證治準繩·雜病》,為外障眼病之一。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

  1. 心肺風熱壅盛:心肺二經鬱熱,風邪外襲,熱鬱血滯,絡脈瘀阻,發為赤脈貫睛。
  2. 氣血瘀滯:情志不暢或久病傷絡,氣機不暢,血行不順,瘀積成膜。
  3. 陰虛火炎:肝腎陰虧,虛火上灼目絡,血熱鬱結,形成赤膜。

臨床表現

  • 外觀:眥部赤脈怒張,血絲呈束狀或片狀延伸,橫布白睛,侵及黑睛邊緣,形如螞蝗匍匐。
  • 自覺症狀:眼澀澀刺痛、畏光流淚,或伴輕度視物模糊。

辨證論治

  1. 心肺風熱證

    • 治法:祛風清熱,通絡散瘀。
    • 方藥石決明散加減(石決明、草決明、羌活、山梔子、大黃、荊芥、木賊、青葙子等),佐以活血通絡之品如赤芍、丹皮。
  2. 陰虛火旺證

    •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退翳。
    •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酌加玄參、密蒙花清肝明目。
  3. 氣滯血瘀證

    •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
    • 方藥血府逐瘀湯退赤散加減(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柴胡等)。

外治法

  • 可配合黃連西瓜霜眼藥水八寶眼藥點眼,以清熱解毒、退赤消翳。
  • 針灸取穴:攢竹、絲竹空、太陽、合谷等,以疏風瀉熱。

古籍考據

《證治準繩》指出:「此症由熱鬱血分,絡脈沸騰。」強調血熱瘀滯為病機關鍵,與現代中醫「血瘀目絡」理論相合。清代《目經大成》進一步描述其形「如蝗蟲貼睛」,並提出需辨虛實,實者瀉火,虛者滋陰。

此症與「赤脈傳睛」「胬肉攀睛」有別,需從病位、形態及病機細辨,臨床當結合全身證候審因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