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銜鐵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銜鐵針
馬銜鐵針為中醫傳統針具之一,以馬銜鐵製成,屬古代九針之演變。《針灸聚英》引《本草》記載:「馬銜鐵無毒。」並參《日華子》所述:「古舊鋌者好,或作醫工針也。」此針材質特殊,因馬銜鐵經年累月使用,質地堅韌而性溫和,相傳其金屬性質較穩定,適合用於針刺療法。
材質與特性
馬銜鐵為古代馬匹嚼環所用之鐵器,經反復鍛造與使用,雜質減少,質地緻密。中醫認為,此類古鐵經人氣與天地之氣長期浸染,具「鎮靜安神」之效,故製成針具後,可助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相較於普通鐵針,馬銜鐵針更具韌性,不易折斷,且針身光滑,進針時可減輕患者痛感。
臨床應用
馬銜鐵針在古代多運用於風濕痹痛、氣滯血瘀等症。其針鋒細利,適合淺刺或點刺放血,尤擅長治療局部瘀阻或經絡不通之證。部分醫家認為,此針能引「金氣」入經,配合五行理論,可調節肺氣(金行)相關病症,如咳嗽、氣逆等。
與其他針具之比較
- 材質差異:馬銜鐵針與銅針、金銀針不同,其鐵質屬性偏重沉降,適合瀉實邪;而金針性升,多用於補虛。
- 工藝特點:因馬銜鐵需反復鍛打,成品針具剛中帶柔,與現代不鏽鋼針之均質特性迥異。
- 文化意涵:古醫家重視「物性相感」,認為馬銜鐵曾與活物相伴,其氣更易與人體經脈相應。
此針具今已罕用,然其製作理念與材質選擇,仍體現中醫「取象比類」與「天人相應」之思想,為研究古代針灸學發展的重要實物參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