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延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延之

馬延之為宋代醫家,生平事蹟見載於《宋史·藝文志》,其中提及其著作《馬氏錄驗方》一卷。此書雖未見傳世,然從書名推測,當屬臨證經驗方彙編,符合宋代醫家重視實證、輯錄驗方的風氣。宋代醫學承襲隋唐以降之理論框架,並進一步發展方劑學與臨床應用,馬延之的著作或反映此一時代特色。

學術背景與時代脈絡
宋代醫學以官方主導的醫書整理與方劑普及為特色,如《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典籍的編纂,推動了經驗方的系統化。馬延之《馬氏錄驗方》可能為民間醫家對實用方劑的輯錄,內容或涉及內科、外科等常見病證的治療。宋代方書多強調「驗方」之效,注重臨床實用性,與當時醫學「由博返約」的趨勢相應。

中醫理論與可能的貢獻
雖原書散佚,然參酌宋代醫學特色,可推測其方劑或涵蓋以下範疇:

  1. 風寒暑濕調治:宋代醫家重視外感病機,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載多首解表化濕方,馬氏方或包含類似驗方。
  2. 臟腑辨證用藥:宋代臟腑理論深化,方劑配伍注重五行生剋,如補脾益氣、滋腎養肝等法,馬氏可能依此立方。
  3. 外科與急症處理:宋代外科技術進步,《衛濟寶書》等專書問世,馬氏若收錄金瘡、癰疽等驗方,亦符合時代需求。

歷史評價與影響
馬延之雖無詳盡史料可考,然其著作列於《宋史·藝文志》,顯示其方書曾受官方注目。宋代民間驗方常為後世醫家轉引,如《證類本草》即收錄多種散佚方書內容,故《馬氏錄驗方》部分內容或間接存於後世文獻。

附考
宋代醫籍散佚者眾,除《馬氏錄驗方》外,同見於《宋史·藝文志》的《楊氏產乳集驗方》《張氏經驗方》等亦多失傳,反映醫學文獻保存之不易。馬延之的醫學實踐,可視為宋代民間醫學經驗積累的一環,雖細節難考,然其名錄於史冊,足證彼時醫家對臨床實錄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