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咬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馬咬瘡,病名。馬咬傷繼發感染而成瘡者。見《肘後救卒方》卷七。咬傷後,傷處紅腫疼痛,出血,繼因感染而成膿。治宜於咬傷後立即清洗傷口,並用益母草細切醋炒研為細末,塗撒傷口創面,或用馬齒莧搗爛外敷並可用以煎湯內服。
馬咬瘡,又名馬咬傷,是一種由馬咬傷引起的皮膚感染。馬的牙齒非常鋒利,咬傷後會在傷口留下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在傷口中繁殖,引起感染。馬咬傷的症狀包括傷口紅腫、疼痛、出血,並可能出現膿液。如果不及時治療,馬咬傷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蜂窩組織炎、敗血症和骨髓炎。
馬咬傷的治療方法包括清洗傷口、使用抗生素和外用藥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切除感染的組織。
馬咬傷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如果被馬咬傷,應立即就醫。
以下是一些預防馬咬傷的方法:
- 避免與馬發生肢體接觸。
- 如果必須與馬接觸,一定要穿長褲和長袖衣服。
- 不要在馬的嘴邊逗弄馬。
- 如果被馬咬傷,一定要立即清洗傷口並就醫。
馬咬傷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但如果及時治療,通常是可以治癒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