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螞蟻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螞蟻丹
螞蟻丹為中醫兒科病證名,屬小兒丹毒之一,多因三焦風熱鬱於肌表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風火相搏,外發為丹,臨床特徵鮮明,須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幼科金針》指出,此證因「小兒三焦風熱,乘於肌表,風動火生,風火相搏」而發。風性善行數變,熱性炎上,風熱相合,鬱於腠理,外透肌膚,故見遍身丹疹。風盛則癢,熱盛則燥,故患兒多伴煩渴焦躁之症。
臨床表現
螞蟻丹之典型症狀為:
- 皮膚徵象:初起自發寒熱,繼而遍身發丹,色赤如朱,疹斑細密如雪片,其上隆起風粟(小顆粒狀疹點),形似螞蟻爬行痕跡,故得此名。
- 自覺症狀:患兒覺皮膚瘙癢難忍,甚則抓破滲液;兼見口乾煩渴、焦躁不安,此乃風熱化火,內擾心神之象。
- 鑑別診斷:需與痧疹、風疹等區別。螞蟻丹之斑疹更細碎,且伴明顯風粟與癢感,而痧疹多呈片狀,癢感較輕。
治法方藥
傳統以化斑解毒湯為主方,其組方思路重在清熱解毒、疏風透表。方中常配伍:
- 清熱解毒:黃連、黃芩、連翹,直折三焦火熱;
- 涼血化斑:生地、玄參、牡丹皮,滋陰涼血以消斑;
- 疏風止癢:防風、蟬蛻,祛風透邪,緩解皮膚瘙癢。
若熱毒熾盛,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氣分大熱;若瘙癢劇烈,酌加白鮮皮、地膚子增強祛風止癢之效。
其他療法
外治可輔以中藥溻漬,選用馬齒莧、金銀花煎湯冷敷,以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灼癢。針灸可取曲池、血海等穴,調和營衛,疏風清熱。
螞蟻丹一證,雖屬外感風熱,然小兒臟腑嬌嫩,傳變迅速,臨證須細察病勢,及時清解,防其內陷生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