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邁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邁步穴
定位與解剖
邁步為經外奇穴,位於大腿伸側,取穴時以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連線為基準,平臀溝下2.5寸處。其淺層分佈有股外側皮神經,深層則鄰近旋股外側動、靜脈及神經分支,為氣血輸布之要衝。
經絡與功能
此穴雖未歸屬正經,然其位置毗鄰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循行區域,故能調和兩經氣血,疏利下肢經絡。中醫理論認為,邁步穴具疏通經氣、活血化瘀之效,尤擅緩解局部氣滯血瘀所致之痹痛。
主治範疇
- 下肢痿痹:針對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不足所致之肢體麻木、痿軟無力。
- 腰腿疼痛:調解經絡阻塞引發之腰痛連及股膝,或膝關節屈伸不利。
- 癱瘓恢復:輔助中風後遺症或外傷性下肢癱瘓之經氣復通。
- 淋巴結炎:緩解腹股溝淋巴結腫痛,屬中醫「瘰癧」範疇,取其通絡散結之功。
刺灸法
- 針刺:直刺或向股骨方向斜刺1-2寸,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手法,以酸脹感傳至膝部為佳。
- 艾灸:艾炷灸3-5壯,或艾條溫和灸5-10分鐘,適用於寒濕型痹證。
配伍應用
臨床常配伍環跳、陽陵泉以強化通經活絡之效;若兼見氣血虛弱,可加足三里、三陰交以健脾益氣。此穴亦可用於針灸麻醉,配合風市、伏兔等穴,減輕下肢手術疼痛。
理論延伸
《黃帝內經》提及「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邁步穴雖非正經腧穴,然其所在乃足陽明、少陽經筋結聚之處,故能影響經筋功能,調節下肢運動。現代研究亦指出,刺激此穴可促進局部微循環,調節神經傳導,與中醫「通則不痛」理論相契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