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脈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脈孤

脈孤為中醫脈象術語,指脈搏呈現單一而缺乏從容和緩之象,即「無胃氣」之脈。《素問·玉版論要》言:「脈孤為消氣。」意指此脈象反映人體正氣耗散,臟腑功能衰敗,屬病勢深重之徵兆。

脈孤之特徵

  1. 脈無胃氣
    中醫認為,正常脈象應具備「胃、神、根」三大要素,其中「胃氣」指脈來從容和緩、節律均勻,為後天之本之象。若脈象僅見弦(肝)、鉤(心)、毛(肺)、石(腎)等臟腑本脈,而無柔和之態,即為「脈孤」。

    • 弦脈獨見:如琴弦緊繃,無柔和之象,主肝氣過亢而胃氣衰。
    • 鉤脈獨現:來盛去衰如鉤,無緩衝之勢,示心火獨熾而中氣不足。
    • 毛脈孤立:浮虛如羽,無沉穩之基,為肺氣耗散之候。
    • 石脈獨顯:沉堅如石,缺乏升發之機,乃腎氣敗絕之兆。
  2. 與四時脈之關係
    《內經》強調脈象需應四時變化,春弦、夏鉤、秋毛、冬石為常態,然皆須兼柔和之胃氣。若違逆四時,獨見臟脈而無沖和之象,即為脈孤,提示臟氣獨露而無生化之機。

脈孤之病機與預後

  • 正氣消乏:脈孤反映臟腑精氣無法相互資生,胃氣衰敗,正氣潰散,故《素問》稱其為「消氣」。
  • 預後不良:此脈多見於久病、重病末期,如癆瘵、腫瘤晚期等,提示陰陽離決之危象。

脈孤與相關脈象鑑別

  • 真臟脈:與脈孤概念相近,均屬無胃氣之脈,但真臟脈更強調臟氣暴露無遺,脈形怪異(如雀啄、屋漏等),而脈孤側重於單一臟脈獨現。
  • 敗脈:為真臟脈發展至極的瀕死之脈,脈孤可視為其前期表現。

總結,脈孤為中醫診斷中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指標,其核心在於「胃氣存亡」。臨床若見此脈,多提示臟腑功能嚴重失衡,正氣難以維繫,屬病情危篤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