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脈骨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脈骨疔

脈骨疔是一種疾病,該名詞出現在《瘍醫大全》卷十九中,也被稱為疫疔。病症表現類似瘰癧,皮膚呈現紅色且非常痛苦,且腫大,有膿,很難潰爛,潰爛後的膿血有如膏狀,且散發魚腥味,潰爛後難以收口,時間久了就可能轉變為瘰癧、癰疽或瘺。

脈骨疔的病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於感受外界的風寒濕邪,或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因情緒壓抑,肝氣鬱結,痰濕內生,使肌膚結塊,經絡不通,血氣滯留,導致發生本病。

脈骨疔的臨床特徵,主要是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感覺硬結,同時伴隨全身發熱、頭痛、寒冷、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脈骨疔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可以使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大青葉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也可以使用穿山甲、皁角刺、三棱、莪朮等具有消腫散結作用的藥材;還可以使用地黃、山藥、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藥材;最後,可以使用柴胡、白芍、甘草等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藥材。

預防脈骨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2. 避免接觸風寒濕邪。
  3. 飲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膩和生冷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5.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脈骨疔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