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馬兆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馬兆鰲,清代山東濟寧人,為乾隆至嘉慶年間著名藥商兼醫家。其生平事蹟雖鮮見於正史記載,然所輯《富春堂經驗方書》一冊傳世,現存刻本見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足證其於中醫藥領域之貢獻。
考《富春堂經驗方書》內容,當屬民間驗方彙編,反映清代山東地方醫藥特色。馬氏作為藥商,長期接觸道地藥材,深諳藥性配伍之理。書中所載方劑多取材於魯西南地區常見病症治療經驗,尤以內科雜病及婦科調理見長,符合當時「因地製宜」的用藥原則。
從中醫方劑學角度觀之,馬氏所集方劑具備三大特點:其一,組方嚴守「君臣佐使」配伍法度,如治療脾胃虛弱之方,必以人參、白朮為君,佐以茯苓、甘草,體現「四君子湯」變通之妙;其二,善用山東道地藥材,如阿膠(東阿產)、金銀花(平邑產)等,彰顯地域用藥特色;其三,方中多見藥食同源之品,如生薑、大棗等,反映清代醫家「治未病」的養生思想。
馬兆鰲雖非御醫名家,然其整理民間驗方之舉,恰符合中醫「博採眾方」的學術傳統。《富春堂經驗方書》作為清代民間醫藥文獻,不僅保存了魯西南地區的醫療經驗,更為研究清代藥商參與醫方傳承的歷史現象提供實證。書中部分方劑如「調經種玉湯」等,組方思路與《傅青主女科》頗有相通之處,可見其學術淵源。
值得注意的是,馬氏身處清代考據學興盛時期,其方書編纂雖未註明每方出處,然方藥配伍嚴謹,與同時期《醫宗金鑑》等官修醫書的學術規範相呼應。書中治療暑濕證常用「六一散」加減,正與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用藥法度暗合,反映清代溫病學說對民間醫方的影響。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