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脈訣筌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脈訣筌蹄》是一部脈學著作,由清代醫家吳甡編輯而成。書中主要內容是根據《王叔和脈訣》和《瀕湖脈學》兩部脈學經典,對脈象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書中還附有望、聞、問及小兒色診等內容,對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脈訣筌蹄》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脈學理論,主要包括脈象的形成、分類、診斷等內容;第二部分是脈象圖譜,主要包括各種脈象的圖示;第三部分是脈學應用,主要包括脈象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脈象是指脈搏的形態、質地、強弱等特徵。脈象的形成與臟腑功能、氣血盛衰、陰陽平衡等因素有關。脈象可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是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

脈象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根據脈象的形態進行分類,包括弦、細、洪、緩、數、促、結、代、緊、芤、革、浮、沉、滑、澀、伏等十六種。

脈象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種。望脈是指觀察脈象的形態、質地、強弱等特徵;聞脈是指聽取脈搏的聲音;問脈是指詢問患者的病史和症狀;切脈是指用手指按壓患者的脈搏,以感覺脈搏的跳動。

脈象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觀察脈象可以瞭解患者的臟腑功能、氣血盛衰、陰陽平衡等情況,從而對疾病做出診斷。

《脈訣筌蹄》是一部重要的脈學著作,對後世脈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由於書中內容大多是摘錄自前人著作,缺乏個人見解,因此在學術價值上略遜於《王叔和脈訣》和《瀕湖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