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產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產室
名詞出處
「產室」一詞見於《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卷四十七,指專為孕婦分娩所準備的房屋,又稱「產閣」。
中醫理論背景
在中醫學中,分娩被視為氣血劇烈變動的過程,孕婦需處於適宜的環境以確保氣機順暢、陰陽調和。產室的設置不僅關乎空間安排,更需符合中醫「天人相應」的養生原則,強調環境的安寧、溫煦與潔淨,以助產婦安定心神、順利生產。
傳統產室的講究
- 避風保暖:中醫認為產後氣血虧虛,易受風邪侵襲,故產室需避風,並保持溫暖,避免寒氣內侵導致「產後風」等病症。
- 靜謐避穢:環境宜安靜,避免驚擾產婦心神;同時需潔淨,遠離穢濁之氣,以防邪氣干擾氣血運行。
- 方位與布局:古代醫家注重產室的方位選擇,如《千金要方》提及「產房宜向陽」,以納自然陽氣,助產婦氣血旺盛。
產室與產後調理
產室不僅是分娩場所,亦與產後「坐月」調養密切相關。中醫強調「產後百節空虛」,產室的環境需延續至產褥期,維持溫潤、通風而不當風的狀態,以利惡露排出與臟腑功能恢復。
文獻補充
除《醫宗金鑒》外,《婦人大全良方》亦載有產室布置的細節,如「室內宜燃藥香避穢」,反映古代醫家對產室環境的重視,結合藥香療法以祛濁扶正。
現代應用
當代中醫雖不再拘泥於傳統產閣形式,但仍承襲其核心理念,建議產房應光線柔和、溫度適中,並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以現代方式體現中醫「陰平陽秘」的生育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