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脈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脈義在宋代太醫局被用來考覈醫生的方法。考試方式是由考官選擇病人,要求被試者切脈並做出結論,以評估他們在脈學方面的水平。

脈義一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素問》一書中,其中有「脈義有五,一曰浮,二曰沉,三曰長,四曰短,五曰緩急」的記載。後來的醫家對脈義有不同的解釋,但大致上都認為脈義指的是脈搏的五個基本特徵。

浮脈是指脈搏在皮膚下浮起,按壓時不易感受,其浮分為輕、中、重。輕浮脈表示陽氣不足,而重浮脈則表示陰氣過盛。沉脈是指脈搏在皮膚下按壓時不易感受,其沉分為輕、中、重。輕沉脈表示陽氣過盛,而重沉脈則表示陰氣不足。長脈是指脈搏長而有力,其長分為長、中、短。長脈表示陽氣過盛,而短脈則表示陰氣不足。短脈是指脈搏短而無力,其短分為短、中、長。緩脈是指脈搏緩慢而有力,其緩分為緩、中、急。急脈是指脈搏急促而無力,其急分為急、中、緩。

脈義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通過觀察脈象的變化,可以瞭解患者的病情,並針對症狀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因此,脈義是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以下是《黃帝內經素問》中對脈義的詳細記載:

「脈義有五,一曰浮,二曰沉,三曰長,四曰短,五曰緩急。浮者,陽氣不足也;沉者,陰氣過盛也;長者,陽氣有餘也;短者,陰氣不足也;緩者,陽氣有餘也;急者,陰氣不足也。浮而長者,陰陽俱盛也;浮而短者,陰陽俱虛也;沉而長者,陰陽俱虛也;沉而短者,陰陽俱盛也。浮而緩者,陰陽俱盛也;浮而急者,陰陽俱虛也;沉而緩者,陰陽俱虛也;沉而急者,陰陽俱盛也。脈是陰陽之所在,是五臟六腑之精,是十二經脈之所通。所以說脈是血的府庫,氣的停靠,神的寄居。因此,瞭解脈搏可以瞭解人的病情,不瞭解脈搏就無法瞭解人的病情。」

綜上所述,脈義是考覈醫生脈學水平的方法,也是診斷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瞭解脈義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進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