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產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產婆

產婆,又稱穩婆,為古代專責為產婦接生之女性從業者,多由經驗豐富之年長婦女擔任。此職稱早見於中醫典籍《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一,屬傳統婦科(亦稱「女科」)領域中重要之助產角色。

中醫典籍中之記載

中醫古籍對產婆之職能多有論述,除接生外,亦涉及產前調理與產後照護。其技術多承襲經驗醫學,結合陰陽氣血理論,如《婦人大全良方》提及產時須「順應氣血之升降」,產婆常透過按摩穴位(如合谷、三陰交)以助產婦調暢氣機。另據《千金要方》,產婆需辨別胎位異常(如橫產、倒產),並以手法導正,此與現代「胎位矯正術」概念相通。

技術與知識體系

傳統產婆之技藝包含:

  1. 脈診與產程判斷:依產婦脈象(如滑數脈主臨盆)推測產程進展。
  2. 草藥應用:使用活血化瘀之藥(如益母草)煎湯助產,或以外敷藥(如蓖麻子)催產。
  3. 手法助產:以「推、按、揉」等手法協助胎兒娩出,並處理胞衣不下等併發症。

社會與醫學地位

產婆雖未如官醫受正式冊封,然其結合民俗療法與中醫理論,於民間醫療體系中具不可取代性。部分醫家如張景岳亦於《景岳全書》中收錄產婆經驗,反映其技術對中醫產科學之補充作用。

此職業隨歷史演變逐漸融入專業助產體系,然其傳統智慧仍見於部分中醫婦科傳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