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盲腸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盲腸氣

盲腸氣,又稱小腸氣或疝氣,是由於腎虛寒邪內侵,引起小腸牽引陰部疼痛的病症。

盲腸氣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腎氣虛微,被邪冷之氣侵入,傳注到小腸,從而導致小腸連陰疼痛,因此被稱為盲腸氣。

盲腸氣的臨床表現有小腹墜脹、疼痛,疼痛可能向下延伸到陰部,在疼痛時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治療盲腸氣時,宜溫經散寒,可以使用蓽澄茄散;如果手足逆冷,則可使用綠雲丸。

蓽澄茄散

組成:蓽澄茄、乾薑、白朮、附子、肉桂、細辛、甘草。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成粉末,混合蜜糖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克,用溫水送服。

綠雲丸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天冬、麥冬、五味子、黃柏、澤瀉、丹參、木香、砂仁、陳皮、香附、烏藥、甘草。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成粉末,混合蜜糖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克,用溫水送服。

預防盲腸氣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性食物,例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魚肉等。此外,還需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如果出現盲腸氣的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