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毛嘉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毛嘉贊
毛嘉贊,清代山西夏縣人,為中醫史上頗具聲望之醫家。其精研醫理,尤擅脈診,能以脈象預測疾病之吉凶,展現深厚臨床功底。
學術背景與脈診特色
清代中醫脈學發展成熟,毛氏承襲《內經》、《難經》及歷代脈學精要,結合個人經驗,形成獨特診斷體系。其診脈不僅辨析浮、沉、遲、數等常脈,更重視「脈神」與「胃氣」,透過脈象變化判斷臟腑氣血盛衰與病勢轉歸。例如,若見「雀啄脈」或「屋漏脈」等真臟脈,多預後不良,此與《脈經》所述「脈無胃氣則死」之理相契。
臨床貢獻
毛氏臨證注重「四診合參」,然以脈診為核心。史料載其能憑脈斷病,或與其深諳「脈證從舍」之道有關。中醫素有「捨脈從證」或「捨證從脈」之辨,毛氏或擅長於矛盾病證中,依脈象揭示本質,如虛火浮越之證,表面熱象雖顯,然脈沉細無力,則斷為真寒假熱,此類案例反映其辨證之精準。
理論與實踐結合
清代溫病學說興盛,毛氏所處時代正值寒溫學派交融期。其脈法可能融合傷寒與溫病理論,例如溫病「衛氣營血」各階段脈象變化(如衛分浮數、營分細數),藉此預測傳變趨勢。此外,山西地處北方,風寒疾患常見,毛氏或對《傷寒論》脈法如「太陽病脈浮緊」等亦有發揮,因地制宜調整治法。
歷史評價
雖其著作未見流傳,然地方誌記載「能預決病之吉凶」,顯示其診斷之神驗。此能力建基於對脈象精微處的把握,如「釜沸脈」主三陽熱極、「魚翔脈」示三陰寒極等危候識別,符合傳統脈學對「怪脈」的預後論述,亦反映毛氏臨床經驗之豐富。
毛嘉贊之成就,體現清代醫家對脈學的深化與實踐,其名雖不如葉桂、吳瑭等廣傳,然區域性影響不容忽視,為中醫脈診史中值得探究之人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