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毛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毛脈
1. 脈學名詞
毛脈為中醫脈象之一,主要形容脈來輕虛而浮,如羽毛般輕觸皮膚之象,常見於秋季。此脈象與四時相應,秋季屬金,對應肺臟,肺主氣,其氣清肅收斂,故脈象呈現輕浮之態。《素問·玉機真藏論》提及:「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意指若毛脈過於微弱,則反映肺氣不足,屬「不及」之病態。王冰注釋進一步說明:「其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強調毛脈的特徵在於浮取即得,但按之稍弱,體現氣血外浮而內虛之象。
健康狀態下,毛脈為秋季平脈,反映人體與自然相應的生理調節;若非秋季見此脈,或脈象過於浮散無根,則可能提示肺氣虛弱、衛外不固,或陰血虧損等證候。
2. 解剖與生理概念
毛脈亦指「皮毛」與「血脈」的合稱,為中醫理論中氣血運行與輸布的重要結構。《素問·經脈別論》云:「毛脈合精,行氣於府。」此處「毛」代表皮毛,為肺所主,司汗孔開闔與衛氣敷布;「脈」則屬心所主,為血氣通行之通道。「毛脈合精」意指皮毛與血脈協同作用,使精微物質得以輸布至全身,並將氣血運送至六腑(「府」泛指六腑),維持機體功能。
此概念強調肺與心的密切關係:肺主氣,心主血,氣血相輔相成。皮毛受衛氣溫煦,而血脈賴氣以推動,兩者結合方能完成「行氣於府」的生理過程。若毛脈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皮膚乾燥、腠理疏鬆或血脈瘀滯等表現。
3. 與臟腑經絡的關聯
毛脈的兩種涵義均與肺臟密切相關。肺主皮毛,司呼吸,通調水道,其脈象特性與季節、氣機升降相應;而「毛脈合精」的功能,亦需肺氣宣發肅降以助血脈運行。此外,肺朝百脈,輔心行血,故毛脈的異常可反映心肺氣血盛衰。臨床上,觀察毛脈變化有助於判斷氣血狀態及外邪侵襲程度,為診察表裡虛實之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