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毛世鴻>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毛世鴻

毛世鴻,清代醫家,湖南芷江縣人,精通醫理,尤擅脈學。其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對脈學經典的注釋與傷寒著作的增補,展現深厚的臨床功底與理論造詣。

脈學貢獻

毛氏曾注釋李時珍《瀕湖脈訣》,此書為脈學重要典籍,系統歸納二十七種脈象及其主病。毛世鴻的注釋結合自身臨床經驗,進一步闡發脈象辨證要點,如「浮脈主表,沉脈主裏」的動態變化,並補充脈象與氣血盛衰、臟腑虛實的關聯,反映其對脈理的精微掌握。

傷寒論研究

毛氏亦致力於傷寒學研究,增補《傷寒金口訣》與《傷寒歌句》。前者可能為六經辨證的簡明綱領,後者或以歌訣形式歸納傷寒證治,便於傳誦。其內容或涉及六經傳變規律、方劑配伍精要,如「太陽病表實證用麻黃湯」等辨證邏輯,體現其融合理論與實用的學術特色。

學術背景與影響

清代考據學風盛行,醫家多注重經典校勘與臨床驗證。毛世鴻的著作雖未刊行,然其抄本流傳,反映當時民間醫家對脈學與傷寒理論的傳承與創新。其脈學觀點可能受《內經》「微妙在脈,不可不察」思想影響,強調四診合參;而傷寒增補之作,則承襲張仲景「辨證論治」框架,並融入個人心得。

毛世鴻的學術實踐,彰顯清代地方醫家對經典醫學的深化與拓展,其脈學注釋與傷寒歌訣,至今仍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