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冒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冒家

「冒家」一詞出自《傷寒論》,指平素易患頭目眩暈之人。此類患者多因氣血不足、表裡俱虛,或風邪上擾清竅,導致頭暈目眩、精神昏冒等症狀。《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云:「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此段論述指出,太陽病誤治後,因過度發汗或攻下,導致表裡氣血俱虛,清陽不升,濁陰上逆,故而出現「冒」的症狀。若此時正氣來復,汗出則邪隨汗解,眩冒自癒。

從中醫病機分析,「冒」與「眩暈」密切相關,多涉及以下幾種病理機制:

  1. 氣血兩虛:過度汗、下損傷氣血,清陽不升,腦失所養,故見頭暈昏冒。
  2. 痰濁上蒙:若患者素有痰濕內停,誤治後痰濁上擾清竅,亦可致眩冒。
  3. 肝陽上亢:陰虛陽亢之體,風陽上擾,亦易出現頭目眩暈。

在治療上,需辨證論治。若屬表裡俱虛者,可考慮調和營衛、益氣固表;若痰濁為患,則需化痰降逆;若肝陽上亢,則宜平肝潛陽。此外,《傷寒論》提出「汗出自愈」之機轉,說明正氣恢復、營衛調和後,氣機暢通,眩冒可隨汗解。

「冒家」一說,不僅見於外感誤治,亦與內傷雜病相關,後世醫家進一步擴展其涵義,凡素體虛弱、易發眩暈者,均可歸於此類。此概念體現中醫「辨證求因」之特色,強調體質與病機之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