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冒暑眩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冒暑眩暈,病證名。見《世醫得效方》卷三。又稱中暑眩暈。該詳該條。
冒暑眩暈,中醫病名。見《世醫得效方》卷三。又稱中暑眩暈。
冒暑,即中暑。眩暈,即頭暈目眩。冒暑眩暈,是指因暑熱侵襲,或因暑熱內生,導致頭暈目眩的病證。
冒暑眩暈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
- 暑熱侵襲:暑熱之邪,最易傷及人體的陽氣。陽氣受損,則會導致頭目眩暈。
- 暑熱內生:暑熱之邪,可由外入內,或由內生。外入內者,多因暑熱之邪侵襲人體,內生者,多因飲食不節,或情志不遂,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生,上擾清陽,而致頭目眩暈。
- 陰虛火旺:陰虛火旺,可導致肝陽上亢,風陽內動,而致頭目眩暈。
冒暑眩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頭暈目眩:頭暈目眩是冒暑眩暈的主要臨床表現。頭暈目眩的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僅有頭暈目眩,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心煩不安、手足震顫、四肢麻木等症狀。
- 面色蒼白:面色蒼白是冒暑眩暈的常見表現。面色蒼白的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僅有面色蒼白,重者,可伴有四肢冰涼、冷汗淋漓等症狀。
- 脈虛細數:脈虛細數是冒暑眩暈的常見脈象。脈虛細數的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僅有脈虛細數,重者,可伴有脈細無力、脈象沉遲等症狀。
冒暑眩暈的治療,以清暑解熱、養陰清陽、平肝熄風為主。常用方藥有:
- 暑熱侵襲者,可用清暑益氣湯加減。
- 暑熱內生者,可用三仁湯加減。
- 陰虛火旺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冒暑眩暈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 避免在暑熱天氣出門,如需外出,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 飲食要清淡,不宜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冒暑眩暈,是一種常見的暑熱病證。如果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脈虛細數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