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冒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冒陽,經穴別名。即復溜。參見該條。

冒陽穴,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復溜。屬足少陰腎經。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陰囊濕癢,腳氣,腳腫,腳痛。

操作:直刺0.5-1寸。

禁忌:孕婦禁針。

《針灸甲乙經》:“冒陽,在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銅人腧穴圖》:“冒陽,在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針灸大成》:“冒陽,在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醫宗金鑒》:“冒陽,在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針灸學》:“冒陽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後動、靜脈。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陰囊濕癢,腳氣,腳腫,腳痛。”

《針灸臨床手冊》:“冒陽,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直刺0.5-1寸。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陰囊濕癢,腳氣,腳腫,腳痛。孕婦禁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