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瞀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瞀重
瞀重,鬱熱沉重。《素問.氣交變大論》:「民病肩背瞀重。」
瞀,昏沉、迷糊。重,沉重。瞀重,指頭暈目眩、四肢沉重、精神萎靡的症狀。多由氣血虧虛、痰濕阻滯、肝腎陰虛等原因引起。
瞀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目眩、四肢沉重、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不利等。
瞀重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 氣血虧虛型:可用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如黃芪、當歸、白芍、川芎等。
- 痰濕阻滯型:可用化痰祛濕、健脾利濕的藥物治療,如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等。
- 肝腎陰虛型:可用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的藥物治療,如熟地、山藥、枸杞子、菊花等。
瞀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瞀重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如果出現瞀重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