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眉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眉叢
在中醫學中,眉叢指眉毛聚集濃密的狀態,不僅是外觀特徵,亦與臟腑氣血及經絡循行密切相關。中醫理論認為,眉毛的生長與腎氣、肝血及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盛衰有關,其形態可反映人體內部健康狀況。
中醫理論基礎
- 腎氣與眉毛
腎主藏精,其華在髮,而眉毛亦屬「毛類」之一。《黃帝內經》提及「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氣充足者,眉毛多濃密有光澤;若腎精虧虛,則可能出現眉毛稀疏、枯槁或過早脫落。 - 肝血濡養
肝主藏血,負責濡養筋脈及體表毛髮。《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肝血充沛,則眉毛生長旺盛;若肝血不足,可能導致眉毛稀疏或色澤暗淡。 - 經絡聯繫
眉毛所在區域為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所過之處。膀胱經主一身之陽氣,督脈總督諸陽,若陽氣不足或經絡瘀滯,可能影響眉毛生長。此外,眉毛內側的攢竹穴(膀胱經穴位)與頭面氣血調節相關,進一步連結眉毛狀態與整體健康。
臨床觀察意義
中醫診斷重視「望眉」,透過眉毛形態推測體質與病機:
- 濃密粗硬:多屬氣血旺盛,陽氣充足,常見於體質強健者。
- 稀疏脫落:可能提示腎虛、血虛或久病氣血耗傷。
- 眉間青筋顯露:小兒或成人眉間出現青紫色脈絡,可能與肝鬱氣滯或驚風相關。
名詞延伸
古籍中亦稱眉叢為「眉稜」,如《醫宗金鑑》提及「眉稜骨痛」一症,與風寒濕邪上擾或肝陽上亢有關,顯示眉毛區域的病理變化可反映頭面部經絡病變。
綜上所述,眉叢在中醫視角下,不僅是局部特徵,更是內在氣血與臟腑功能的外顯標誌,其觀察對辨證論治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