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眉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眉骨
眉骨,又稱「眉稜骨」,為中醫骨名之一,位於眼眶上緣,即眉毛附著處的骨性結構。在中醫理論中,眉骨不僅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亦與經絡循行及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中醫理論中的眉骨
-
經絡聯繫:
- 眉骨所在區域為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靈樞·經脈》載:「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眉骨部位與膀胱經氣血運行相關,若該處出現疼痛或異常,可能反映膀胱經氣血失調。
- 此外,手足少陽經(三焦經、膽經)亦循行於側頭部,與眉骨外側區域相涉,故眉骨不適或與少陽經氣機不暢有關。
-
臟腑關聯:
- 中醫認為「腎主骨」,眉骨作為頭面部骨骼之一,其強健與否可反映腎氣盛衰。腎精充足者,眉骨豐隆;若腎虛精虧,可能導致眉骨周圍肌肉鬆弛或隱痛。
- 肝開竅於目,眉骨鄰近目眶,肝血不足或肝陽上亢時,可能出現眉棱骨脹痛、頭目昏眩等症。
-
病症表現:
- 眉棱骨痛:常見於外感風邪或內傷七情所致。風寒襲表時,太陽經氣不利,可致眉骨連及前額疼痛;若因肝鬱化火或痰濕上擾,則多見脹痛、重墜感,甚則伴隨目赤、煩躁。
- 眉骨異常徵象:中醫望診中,眉骨形態與色澤可輔助辨證。如眉骨高聳且色青暗,或提示肝氣鬱滯;若眉骨低平、肌肉消瘦,可能為氣血虛弱之象。
古籍記載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提及頭面部骨骼時,雖未專論眉骨,但強調「額骨」與「眶骨」之關聯,眉骨屬眶上緣部分,其損傷或病變可影響目系及頭面氣血。清代《雜病源流犀燭》亦載:「頭痛連眉棱骨者,屬陽明與少陽合病。」說明眉骨痛與多經絡相關。
總結
眉骨在中醫體系中,既是局部解剖結構,亦為經絡氣血輸注之所,其生理病理變化可反映臟腑功能狀態。臨床辨治時,需結合整體經絡循行與臟腑辨證,以探求病因病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