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眉骨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眉骨痛

證名,又稱眉眶痛,指眉稜骨部位出現疼痛不適的症狀。此症可見於多種疾病,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複雜,多與外感邪氣、內傷臟腑或經絡氣血失調相關。

病因病機

  1. 風熱上攻
    風熱之邪侵襲頭面,循經上擾清竅,阻滯經絡,可致眉稜骨疼痛,常伴頭昏悶脹、鼻涕黃稠等症,多見於鼻淵(鼻竇炎)患者。此類證候多因風熱壅滯鼻竅,蒙蔽清陽所致。
  2. 火毒上炎
    臟腑鬱熱化火,或外感熱毒熾盛,上攻頭面,灼傷經絡,可見眉骨劇痛,伴面赤、口乾、目赤等症,常見於頭面癰腫或急性熱病。
  3. 濕熱熏蒸
    濕熱內蘊,循足陽明胃經上擾,阻滯氣機,可致眉骨脹痛,兼見頭重如裹、胸悶納呆、舌苔黃膩等。
  4. 寒濕痹阻
    寒濕之邪凝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症見眉骨冷痛,遇寒加重,得溫則減,或伴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等。
  5. 氣血虧虛
    久病體弱或勞倦過度,氣血不足,清陽不升,頭面失養,亦可見眉骨隱痛,伴眩暈、乏力等虛象。

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眉骨痛需結合全身症狀辨證施治,常見證型與治法如下:

  1. 風熱上攻證

    • 主症:眉稜骨痛、鼻塞流黃涕、頭昏脹、舌紅苔薄黃。
    • 治法:祛風清熱、芳香化濁。
    • 方藥:辛夷蒼耳子散加減(辛夷、蒼耳子、薄荷、白芷、黃芩等)。
  2. 火毒上炎證

    • 主症:眉骨灼痛、面紅目赤、煩躁口渴、便秘尿赤。
    • 治法:清熱解毒、瀉火涼血。
    • 方藥:黃連解毒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3. 濕熱熏蒸證

    • 主症:眉骨脹痛、頭重胸悶、舌苔黃膩。
    • 治法:清熱化濕、宣暢氣機。
    • 方藥:甘露消毒丹或三仁湯加減。
  4. 寒濕痹阻證

    • 主症:眉骨冷痛、遇寒加劇、舌淡苔白滑。
    • 治法:散寒除濕、溫通經絡。
    • 方藥:川芎茶調散合羌活勝濕湯加減。
  5. 氣血不足證

    • 主症:眉骨隱痛、眩暈乏力、面色萎黃。
    • 治法:益氣養血、升舉清陽。
    • 方藥:補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加減。

經絡與穴位

眉稜骨屬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針灸治療常取:

  • 攢竹(膀胱經):位於眉頭凹陷處,可疏調局部氣血。
  • 陽白(膽經):眉上一寸,主治頭目疼痛。
  • 合谷(大腸經):遠端取穴,通調頭面氣機。

其他相關疾病

眉骨痛亦可見於雷頭風(急性頭面腫痛)、綠風內障(青光眼)等病,需結合眼科或內科診察辨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