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梅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梅彪

梅彪,唐代僧人、煉丹家,蜀州江源(今四川松潘)人,精通丹術與醫理。其生平雖鮮少見於正史,然於中醫及道教煉丹領域中,其著作《石藥爾雅》曾為重要典籍,惜已散佚。唐代煉丹術與中醫藥學關係密切,梅彪之學問即體現此二者之交融。

《石藥爾雅》與中醫藥學

《石藥爾雅》為梅彪所撰,內容主要記載礦物類藥材之名稱、別稱及用途。唐代煉丹術盛行,許多礦物如硃砂、雄黃、曾青等,不僅為煉丹原料,亦為中醫所用。此書可視為早期礦物藥學之辭典,對後世中藥分類與炮製學影響深遠。

煉丹術與中醫的關聯

唐代煉丹家多兼通醫理,因煉丹所用金石藥物,亦為中醫治療癰疽、瘡瘍、風濕等疾之要藥。例如:

  • 硃砂(丹砂):安神定驚,用於心悸失眠,然須炮製得當以減毒性。
  • 雄黃:解毒殺蟲,外用治疥癬,內服需極謹慎。
  • 曾青(藍銅礦):唐代用於明目、鎮驚,然今已罕用。

梅彪之著作雖佚,然其整理藥名之舉,反映唐代醫家對礦物藥系統化之努力,亦為宋代《證類本草》等典籍奠定基礎。

梅彪的學術地位

梅彪身處佛道交融之時代,其煉丹知識與醫術結合,體現唐代方技之士的多元學養。其所錄藥名,不僅助於丹道傳承,亦為中醫金石藥應用之重要參考。雖原文不存,但透過後世醫籍之引述,仍可窺見其對中藥學之貢獻。

唐代丹術與醫藥密不可分,梅彪之成就,正是此一傳統之縮影,其學問跨越宗教與醫學,於中醫藥史上佔有一席之地。